【千古第一对】千古第一愚者作文
【www.yxzwxz.com--高一作文】
常言道:大智若愚,大愚若智。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大的智慧在于愚钝,最大的愚蠢在于明智。人类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不断验证着这个道理,在许久之前那个战鼓喧天,硝烟弥漫的时代也是如此。一位智者深谙前者的的道理,归于平淡,领略“无为乃大为”的真谛。而几乎与此同一时期,一个堪称千古第一的愚人却演绎着后者的情境。
翻阅华夏的史卷,不管哪一页几乎都能找到一个“儒”字。初时我以为其是一门极高深的学问,礼义廉耻几字的厚度无法想象,仁者无敌被我奉为真理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时间的有限,我不再追求博广,转而涉猎精深:找寻着如珍珠般散落的史料的丝线。粗略研究后,我发现远不如我想象的那般修明,究其本质,不过是使人安于己命,进而达成一种社会上的整体稳定感。对于现今所推崇的创新、发展,更几乎是只字未提。但或许这也不能怪那位愚者,毕竟这也算是中国人的一种本性: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下,比起发展人们往往更追求稳定。总而概之,其对于治世、安民有着其他学说无可比拟的优势,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信奉法家的秦始皇,却选择了儒学大师淳于越来培养继承人扶苏,也是为什么赵普号称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并能将其实现,也是为什么董仲舒要宣扬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就此而言,或许它的缔造者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具有治世之才的智者。
后世皆以“圣人”之名来称呼孔子,但我却以为,这人是愚钝的。我之所以说他“愚”,是对其审时度势能力的否定。也许化用一句对曹操的评价来论说孔子会很恰当: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庸人。身处诸侯纷争的春秋乱世,却想着以礼治来安定天下,这岂非可笑?明智之人皆选择归隐山林,明哲保身,唯有其一意孤行,执意追求自己的理想。若他从本质或者形式上对自己的理想做任何一点变动,若他辅佐某国国君吞并他国,一统天下,然后再推行自己的礼治主张,那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。但他不愿,他曾经对弟子说过:如果改变不了世界,那就改变自己。直至他被农人嘲笑,被各国驱逐,被世人质疑,他也始终不肯改变自己的一丝一毫。他从始至终他都将“礼仪”作为走向治世的条件、过程、结果,当中的任何一步环节他都不会将就。究其原因,不难发现这与他人性中最核心“仁”密不可分。
人类将他人遭受幸运或不幸时,自己的感受与当事人产生了情感共鸣的现象叫做共情。也许孔子天生就是共情能力很强的人,别人欢喜他也高兴,别人悲伤他也哀痛,话句话说,他不愿在自己目光所及之处看到任何受苦的人。但无奈,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别人传递给他的悲伤远大于喜悦,因而他痛苦不堪。他会因别人的不幸而不幸——这就是他的本质。他将自己的本质归于“仁”。既然自己本性为“仁”所困,那就不如自己主动去追求“仁”,实现“仁”。或许当初孔子就是如此想的。在那之后他努力学习,为了贯彻自己的“仁”,为了减轻自己灵魂上的痛苦,他开创了“以礼治国”的系统性理论来为人提供理论上的可能性,但就这点而言,孔子是成功的,最起码说明他的努力对得起他的理想。
因为他感同身受,所以他爱人就像爱己一样自然。他爱的人不止自己的妻子儿女,不止自己的众多弟子,他爱天下苍生,爱所有人。爱男人、爱女人、爱老人、爱小孩、爱朋友、爱敌人;爱那些愿意接纳他的人,爱那些四处驱逐他的人。因为他平等地爱着所有人,所以他没办法做到舍弃谁,这注定了他与那种“斩一人而活万人”的大义无缘。在他眼中,一人和万人同等重要,他会不竭余力的都去救,唯有这样才能消除由别人的痛苦而给他带来的痛苦。所以在鲁国,他不惜得罪季桓大夫也要保护漆思弓,废除殉葬制度。
因为身处当时的社会环境,且他又不会为了“仁”的理想而成就“斩一人而活万人”的大义,所以这决定了他在当时一定会失败。但失败之后,他依旧持续着这条道路,明知道会失败却还是要去做,就像明知地面有坑却还是要三番五次跌进去一样愚笨到了极点。但孔子或许知道,自己没办法停手了,好不容易顺从本心去追求“仁”,最终却放弃,那么他最终还是会活在别人的痛苦中无法挣脱,结果也无非是灵魂不堪重负,成为一台只会进食的机器。
他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痛苦我无法想象,但我知道这与他的本质所带给他的痛苦比起来微不足道,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多年承受着精神上的孤独。
千百年间,有没有着与孔子本质相同的人呢?我认为是有的,而且不少。这样的愚者却只有孔子一个,孔子与其他人的根本区别在哪?别人没做,他去做了。人类是一种群居性动物,因而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他人的影响,那些怀有恻隐之心的人们或许刚开始还能够顺从本心,但在这种无声的强大环境下,最终也只能融入到环境之中。孔子爱着世人,但却不被世人所接纳,但之后他又摆出“我爱你与你何关”的自我态度傲慢地独立于环境之中。总有人以为最终环境打败了孔子,却忘记了我们所谈论的那个时代,到底是以谁的著作来命名。
这一仗,是愚者的胜利。
纵观人类的历史,不乏聪明的人,但单单缺少愚者,缺少更多一意孤行、自以为是、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的“傻子”。或许这样,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愚笨、单纯一点的呢?
在千年前皎月的注视下,千古历史上的第一愚者前行在漫天黄沙之中……
-
【漓江情歌曲】漓江情作文700字详细阅读
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张开双臂拥抱你——漓江!自从在书本上见到你的第一眼起,你便成了我的一个梦。漓江,如若可以,我愿一路携着唐时的风光,沐着宋时的雪月,不问花开花落,不问今夕何年,和着流云的步调,悠然地穿行在你柔软的怀抱间。这个梦在那个雨季成了。我们一家乘船来到漓江。漓江的...
-
[值得回忆的地方作文]那个名叫回忆的地方作文1000字详细阅读
晨光初现,晨雾氤氲。青翠的山连绵不绝,一眼望不到边,安逸的小乡村静卧在群山之中,安静、祥和。待到鸡鸣三声之后,阳光便透过厚厚的雾层,均匀地撒在乡村的每个角落。乡间的小路静谧、和谐。我走在往事的小路上,回首来时的路。儿时我极爱玩弄奶奶的农具,尤其是那长长的扁担,我十分钟爱。但任凭我如何摆弄,那扁...
-
过客作文800字议论文_过客作文800字详细阅读
雨,终于下了。悬于那高空中,它也终究是累了。释怀的瞬间,或是愉悦,或是悲哀。大地顷刻便陷入雨中,下水道里又传来了那急促但清脆的流水声,地面也出现了一个个小水坑。只是,秋,永远透露着丝丝忧伤之情。雨下的秋,空气更是令人室息。原本充满生机的校园,瞬间沉浸在这死寂的雨中。我携着伞,带上门,匆匆冲入这雨中...
-
秋天的怀念作文500字_秋天的怀念作文1200字详细阅读
距离去年的秋天已有半个年头,那时的稻谷早已收割,晒干水分后进了阴暗的粮仓,过了柿子成熟的时段,接下来是深秋触目惊心的荒凉。一夜的秋雨送走了夏季残留的最后一丝温暖,开始迎来了久逢的冬季的严寒。脚下是密密地贴紧地面的干草,不屈于寒冷做着最后的抵抗。周边树的叶子凋落殆尽,露出瘦骨嶙峋的身子,惟有少许路段...
-
【让梦插上理想的翅膀】让梦插上理想的翅膀作文700字详细阅读
天黑蒙蒙的,看不到星星,也看不到月亮,只有远方微弱的灯光时隐时现,点缀这寂静的黑夜。独立窗前,任思绪在黑夜中游荡,猛地感觉心灵无从依附,灵魂像被抽干了似的,无所适从,只是呆呆地望向远方,想了很多很多……时光荏苒,转眼已过去了十几个春秋,一个无形的黑洞将时光从我们的年华中...
-
路一直都在作文800字_路一直都在作文1200字详细阅读
有人问我“人生”怎么写,我提起笔,却迟迟不敢着墨。唯恐自己稚嫩的笔尖无法精准地刻画出“人生”二字所包含的博大与深邃。但近来读了《我与地坛》,震撼于从残缺身体说出的健全而丰满的思想,钦佩于由生命苦难的体验中表达出的存在的明朗与欢乐,于是觉得,人生应当敢...
-
【关于青春的作文1200字】青春还剩多少作文1200字详细阅读
独自漫步在被樱花铺满的小路上,突然间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樱花落在芷寒的手心里,捧着手里像雪一样白的花瓣,不由得让她想起了三年前似曾相识的情景……那时的芷寒对人生并没有目标,没有方向,只是一味的迷恋原本不存在的虚拟世界。“叮呤呤”下课了,芷寒睁开了迷...
-
我的班级我的家作文400字|我的班级我的家作文700字详细阅读
时间在一天天的消逝,自己在一年年的成长,很快,我进入了活力的花季。来到高中至今,已是经历了四季。拥有着如同父母与子女的师生情,也同样有着兄弟姐妹般的同学情。而成长的阅历正在营建出一群“精致的蝌蚪”,他们在花季的乐谱上留下自己游过的足迹,谱写出一篇篇,一首首悠扬而酣畅,华丽却朴...
-
【文明交通作文】文明交通作文详细阅读
车水马龙,川流不息的车子穿梭于城市乡村的各个街道和角落。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那一幅“忙碌”的交通画面早已出现在我们的脑海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交通打交道。即使是小区里的小路,校园里的小道上,只要我们离开了我们静止的那个姿势,就与交通牵上了关系。可是,在这么频繁的交通生活...
-
最是书香能致远作文800字记叙文|最是书香能致远作文1200字详细阅读
智者言“每一本好书,都像一盏奇特的灯;不过,它照亮的不是黑夜,而是求知者的心灵。”——题记沉醉格林,情暖童心那是多久以前呢?那是很久以前吧,我翻开了人生中的第一本童话。依稀记得多少个夜晚,我缠着妈妈坐在床头给我讲故事。小小的我对妈妈手中的连环画是...